茯苓采收和加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茯苓采收和加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茯苓是传统菌类中药材和营养滋 补品,属八大主药之一,销售量稳定增 长,其加工方法十分考究。在此,欣农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茯苓采收和加工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茯苓采收
“肉引”窖苓,一般于4月下旬至 5月下旬下窖,第二年4一5月第一次 采收,第二次在11-12月;“菌引”窖 苓,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下窖, 当年11月至12月第一次采收,第二 次于翌年4-5月。茯苓成熟的标准是:苓场裂隙不再增大,菌核长口处已弥合,苓皮表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外皮薄而粗糙,裂纹不见白色。若苓 皮呈黄白色,则表示茯苓正在生长,可延迟再挖采。
起挖方法:用锄头将窖掘开,取出表层茯苓,然后小心移动段木料, 取出其他茯苓。若用树桩窖苓,遇有菌核抱根生长,可将树根砍断,取出 茯苓。有时甚至延伸到距窖几十厘米处结苓,要仔细找寻。较大的段木 料,如第一次采收后,仍未腐朽,则可仍埋原土中,待第二次采收。一般 茯苓菌核多生长于段木料的两端,采挖时,只要掘开苓窖周围的土壤, 取出茯苓而不需移动木料,然后覆上土,可让其继续结苓。
二、茯苓加工
刚挖出的茯苓称为“潮苓”,含水量约40-50%,必须去掉部分水 分使之松软后才好进一步加工。去掉潮苓内部水分不可用曝晒或烘烤 的办法,因内外失水不均会引起爆裂,而且不可能起到软化的作用,而 应利用其本身呼吸产生的热量,迫使内部水分均匀散发出来。具体方法是:选一泥土地面或砖铺的地面,且不通风,保温保湿的房间。先铺上一 层稻草,中间留一条步道,然后将鲜茯苓按不同起挖时间和不同大小, 置于草上。大的铺放2层,小的铺放3层,草、苓逐层铺放,其上再厚盖 稻草或麻袋,四周用草封严,使其“发汗”。xnw888.com第一周,每天翻动1次,以后 2-3天翻转1次。翻转时动作要轻,每次翻半边,不可上下对翻,以免 茯苓“发汗”不匀。2-3层叠放的,要上下换位翻转。约15天左右,茯苓 表皮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或表面呈暗褐色,表皮皱起,有鸡皮状裂纹 时,取出刷拭干净,置凉爽处阴干即可剥皮切制。切制时先将苓皮剥去, 尽量不带苓肉。用平口切刀把内部白色苓肉与近皮处的红褐色苓肉分开,然后按不同规格分别切成所需的大小和形状。若遇茯苓中包有细小 松根,应将其留在茯苓块中,即是茯神块。切制时,握刀要紧,应同时向 前向下用力,使苓块表面平整、光滑。将切好的茯苓片和块平放摊晒,如 遇雨天用文火烘。第二天翻面再晒至七、八成干,收回让其回潮,稍压平 后再复晒,或自然风干便成商品。
加工后茯苓的名称,因部位、色泽和方法的不同而异。如外面剥下 来的黑皮称“茯苓皮”;皮下赤色的称“赤苓”;菌核内部色白、细致坚实 的部分称“白茯苓”;白苓中心有一木心的称“茯神”;皮与内部同切制的 称“带皮苓”;茯苓中间的木心,称“神木”。
以上就是有关茯苓采收和加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的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朋友们。(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链接:http://xnw888.com/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