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以及鹿场建设
梅花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尤其是鹿茸含有内分泌素鹿茸精等,有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作用,被认为是滋补强壮药物。梅花鹿主要分布在东北、安徽、江西和四川等省,梅花鹿有10个亚种。有我国华南亚种、东北亚种、山西亚种、四川亚种,人工养殖梅花鹿要首先建立正规设备合理的养鹿场。在此,欣农网就给大家讲一讲梅花鹿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以及鹿场建设。
一、梅花鹿的生活习性
梅花鹿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擅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
梅花鹿适宜生活于针阔混交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
梅花鹿主要在晨昏活动,多在离水源不远和食物较多的地方徘徊,活动范围大约5-15km。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添食盐碱。梅花鹿生性活泼,行动轻快敏捷,嗅觉、 听觉发达,视觉较差。雌鹿与幼鹿成群生活,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每年9~11月份交配,雄鹿间争雌很激烈,各自占有一定的地盘范围,以长角互相攻击,往往导致一方伤亡。次年4~6月份雌鹿产仔每胎一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哺乳期约3~4个月,仔鹿经2~3年性成熟,鹿寿命约在25年左右。
梅花鹿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深密、体色相似的地方栖息,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
梅花鹿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间或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梅花鹿是喜欢集群的动物,每群由2头数十头不等。但随季节不同,群的结构发生变化,在繁殖季节,鹿群的组合是由1头结壮成年雄鹿,1-10多头成年雌鹿、一些亚成体和幼鹿组成,被称为“繁殖群”;5-7月间,是梅花鹿产仔季节,临产雄鹿离群到辟静隐蔽处产仔。随后自带幼鹿生活或与其他母子群组合起来,有时多达数十头。被称为“母子群”。非繁殖季节有数头完全是成年雄鹿或成年雌鹿组成的小群,称为“雄鹿群”和“雌鹿群”。
二、梅花鹿的食性
梅花鹿为纯植食性动物,采食各种草本植物、乔 木和灌木的叶、芽、嫩枝。
三、梅花鹿的繁殖特点
梅花鹿为季节性发情动物,2~3岁性成熟,每年秋季发情,10-11月为交配盛期。此时选择茸大、生长快、质量好的做种鹿,参加配种繁殖。主要以群配(公母鹿混合编群,自行交配)、轮配(公鹿轮流放入母鹿群中)、互配(公鹿以调换的方法放入4~5头母鹿小群中)的配种方法,受胎率高。
发情期间,梅花鹿会显得烦燥不安、食欲减退,尤其雄鹿,性凶好斗,如果鹿群中存在两头以上成年雄鹿,必会发生激烈的争斗,其结果不是两败俱伤,就是强者把弱者赶出群外。直至交配期过后,才慢慢恢复正常。
繁殖期间雄兽饮食显著减少,性情变得粗暴、凶猛,为了争夺配偶,常常会发生角斗,头上的两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击的武器,这种“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一只健壮的雄兽通常可以拥有10多只雌兽,在一个繁殖季节,雌兽可以多次发情,其发情周期为5天,一旦受孕后便不再发情。
妊娠期为230天左右,产仔于翌年5—6月,一般每胎仅产1仔,也有少数为2仔。产下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也有白色的斑点,几个小时就能站立起来,第二天可随雌兽跑动。雌兽觅食时先到林外四处探望,确信没有危险后,才把幼仔带出来,发现险情会发出惊叫,带着幼仔逃进密林。哺rǔ期为2—3个月,幼鹿在3月龄以内增重最快,以后逐渐减少,4个月后幼仔便可以长到10公斤左右。
四、人工养殖梅花鹿的鹿场建设
鹿场应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饮水文凭,便于放牧的地方。鹿圈的围墙高3米,地面要铺夸石或水泥,圈内要拱盖荫避雨的鹿舍,设良槽、水槽,有宽敞的运动场,以形成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梅花鹿日常饲料配置以谷类、豆类、麸饼类等蛋白质高、适口性强、消化率高的精饲料为主,辅以新鲜树叶、青草和各种块根的多汁饲料。此外鹿群放牧能增强体质,节省饲料和人力,提高鹿茸产量。夏秋季节放牧,选择有灌木林的山坡或丘陵地带,注意看管,防止流失。
以上就是有关《梅花鹿的生活习性、繁殖特点以及鹿场建设》全部资料分享,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文章配图来自网络)
链接:http://xnw888.com/10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