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窖内培育的新方法
韭黄是利用当年韭菜鳞茎内贮存的养分,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无光软化而培育的一种特有蔬菜。它营养丰富,质地脆嫩,色泽金黄,既可热炒,做馅、烹汤,又可凉拌,风味别具一格,一向被视为寒冬和早春蔬菜中的珍品。同时业黄含有抗生物质,有杀菌防病之功效。在此,欣农网就给大家讲一讲韭黄窖内培育的新方法。
韭黄传统培育多采用露地培土或草棚覆盖,产量低,品质劣。而窖内培育不仅产量高,品质优,而且见效快,易管理,收入大。去年,我地有16户菜农,将7.4亩韭菜转入窖内培育韭黄,全部获得优质丰产,最高亩产达1355公斤,最低亩产也达1070公斤,亩产值高达1900-2400元,比传统培育提高经济效益35-50%。
一、选建韭窖
在韭菜根茎入窖前7-10天(12月上、中旬)建好韭窖。宜选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土质沙性处建窖。一般0.5亩青业,挖一长4-5米、宽2.5-3米,深0.8-1米的窖即可。窖座北朝南,四壁直立,窖底疏松平坦,有20厘米以上的沙土层,以防积水烂根,挖好窖后,上面用8-10根竹竿或木棒作梁,梁上用玉米秆或高梁秆等物铺平、挨紧,再放上滚沾泥浆的长稻草,抹平即成。注意,靠窖头要留60厘米见方的窖口,以便操作。
二、备酿热物
窖内培育韭黄,最适宜的酿热物是末经发酵的牛粪,也可用切碎的稻草、秸秆、树叶等代之,但需增加适量的氮元素(一般每立方米酿热物加尿素1.5-2公斤,掺拌均匀,以利微生物分解产热),在上述两种酿热物内还需每立方米加入2-3公斤生石灰粉,以中和微生物的酸性代谢产物,促进微生物活动,释放出更多的热量。一般每亩青韭需准备酿热物10-15立方。
三、起刨韭根
韭菜地上部受数次酷霜后,叶片萎蔫青枯,养分向鳞茎内转移贮存基本结束,可视为刨韭根培育韭黄的最佳时期。一般在12月中、下旬起刨。起刨时,先将韭菜地上部枯叶用锋利的锄头在靠近地面处水平铲除,尽量少伤根和鳞茎;然后用爪钩起刨,抖净泥土,每25-30株,顶端排齐扎成一把,等待入窖使用。
四、入窖排根
1.调配营养泥浆。按100公斤粘土加200公斤水的比例,用木棍在容器内搅拌均匀,调成稀糊状,若用鸡蛋测试泥浆,一般蛋面在混浆中露出1/3-1/2即可。过稀起不到应有的供水作用,过稠易缺氧烧窖。
2.沽根。用泥浆沽根是韭黄窖内培育优质丰产的一道重要工序。它具有保持鳞茎和根部内的水分,缓和植株间的温、湿度,维持浇水后一定时间内的土壤含水量等作用。沾根时,将扎成把的业根放在盛泥浆的容器中,漫泡1.5-2分钟,待漫透后捞出,抖去多余的流泥,即可排根。
3.排根。排根从窖内一角开始,逐步向窖口处排放,做到上齐下实,便于采收;排紧推实,成为一体。排毕立即严密覆盖窖口。
五、加强管理
韭根入窖后保持窖内温度10-12℃(测量窖内中央空间位置的温度),一般在窖顶覆盖酿热物15厘米厚即可。在韭根入窖后第二天中午,每平方米喷洒10℃左右的温水5-6公斤,以促其发芽生长。入窖后9-10天,当韭黄长到6-7厘米时,每平方米再浇温水5公斤左右,浇后用竹竿轻轻将叶片上水滴抖下,然后再增厚酿热物到25厘米左右,保持窖温13-15℃。入窖后15天左右,苗高13-15厘米时,浇最后一遍水,每平方米4.5-5公斤,方法同上,然后逐步加厚酿热物,保持平均每3-4天上升1℃。注意,窖温只能升不能降,否则水汽变成水滴滴到韭黄上,会造成腐烂。但温度也不能升得过猛,过高,一般不超过22℃。因此,从浇最后一遍水到采收,窖温应控制在18-20℃为宜。
在韭黄生长期间,若遇特殊低温、多雨天气,要切实做好增温降渍工作。增温:除加厚酿热物,四周搭建围栏档风保温外,还可在窖顶覆盖酿热物的四角,各挖一个1米见方的坑,直挖到长稻草泥把处为止,在坑内放枯饼肥掺拌新鲜牛粪和适量水,使其迅速发酵增温。降溃:除在地上部四周挖好排水沟外,还应在窖内四角挖“降水井”,排出窖内积水,万一在增温和降渍都无效的情况下,应立即采收,并查出原因,加强维修,准备下茬韭黄的培育。
六、分茬采收
韭黄窖内培育一般可采收三茬。头茬韭黄产量高、品质优,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经30-35天即可采收,产量约占总产的50%。采收标准为:上部2/3叶色鲜黄,下部1/3叶色淡黄渐白,韭黄长30-40厘米。采收时,应从一侧平割,防止伤害鳞茎,影响下茬产量。采收后的韭黄,放在背风向阳处,晾晒1-2小时,促进刀口愈合,晒去底部积水,即可包装出售。头茬采毕,打开窖口,晾窖一天。
第二天每平方米酒温水6-7公斤,细沙土4-5公斤,将旧酿热物全部换掉或翻一遍,并一次加进新酿热物至35一40厘米厚,然后封口培育第二茬韭黄。一般经18-20天即可采收。此茬约占总产的30%。第三茬的管理同第二茬,经15天左右即可采收。此茬采收后,由于鳞茎内养分已基本耗尽,不应再培育第四茬韭黄。(图片来自网络)
链接:http://xnw888.com/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