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与防病——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
纹枯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发病稻田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50%以上。纹枯病是以菌核越冬的。水稻栽播后,菌核发芽长出菌丝,侵害叶鞘,再危害叶子。以分蘖到抽穗这段时期发病最厉害,拔节后至抽穗前是发病高峰。病斑从稻株的下部向上部蔓延。叶鞘受害先在病菌侵入的地方发生象开水烫过的暗绿色小斑点。然后扩大成椭圆形,潮湿时病斑边缘淡褐色,中间灰绿色;干燥时,病斑边缘暗褐色中间灰白色。病斑多时常合并成云纹状的大斑。如在打苞时发病,稻株往往抽不出穗子,造成“胎里死”。或者为害穗颈造成白穗。
一般当稻田里的温度达到21°C以上时,就可以发病,以26-31°C为发病最适宜的温度,当温度在20°C以下时病害停止发展。病菌一定要有足够的水分才能生长发育,稻田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时,此病较易发展,湿度100%时发病最旺盛。在氮肥施用过多,封行偏早,以及茎粗叶茂长势旺盛的杂交早稻田里,纹枯病容易发生。防治水稻纹枯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最重要的是掌握科学管水,合理施肥,因田、因天、因苗制宜进行药剂防治。在此,欣农网小编就给水稻种植户讲一讲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一、科学管水
纹枯病发生和稻丛间的湿度关系极大。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结合晒田比水层灌溉发病率大大减轻,成穗率高。采取湿润灌溉的早稻发病株率为14.7%,30厘米左右水层灌溉的田发病株率达44.7%。晒田时稻丛间相对湿度比不晒田可下降4~5%,有些田下降20%左右,即降至75%以下。而不晒田的相对湿度变动在92~96%之间。因此,晒田田块纹枯病发病丛率为12%,不晒田的达42%,一般来说,晒田比不晒田的病情减轻20~30%。晒田在分蘖末期先轻晒1~2天,再在圆杆枝节期晒至“田边丝麻裂,田中不陷脚,田面翻白根,叶尖刺手掌"的程度为宜。
二、合理施肥
肥料能影响茎叶生长而改变稻丛间的温、湿度,所以合理施肥是控制纹枯病的重要环节。氮肥施用过多病害重,施追肥过多病害也重。据试验:早稻插秧后12天追肥的纹枯病发病率为17.5%,插秧后20天追肥的,丛发病率达73.2%。施硅肥和钾肥能促使稻株体内纤维素的形成,使组织加厚,茎杆变粗,不易感病。增施磷肥也能提高水稻细胞的抗病力。因此要掌握“基肥下足,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早施追肥,氮肥与磷、钾、硅肥搭配”的原则,就能有效地控制纹枯病的发生。
三、药剂防治
因田、因天、因苗制宜开展药剂防治。排水不良的低位田、早栽早发早封行的田、杂交早稻田都要列为防治重点。要掌握在发病初期,及早施药防治。在分蘖期丛发病率达到20%、孕穗期达到30%时,是用药防治适期。施药后半个月如果雨水多、田间病害仍有发展时应再用药防治一次。目前常用药剂是:每亩每次用5万单位井岗霉素100~150毫升、或30%稻丰灵乳油200毫升,或25%禾穗宁可湿性粉剂30克,各兑水50公斤喷雾。喷药时要注意将药液喷在稻株的中下部,以提高防治效果。
链接:http://xnw888.com/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