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识别和防治稻瘟病

tufei2018-07-280

怎样识别和防治稻瘟病?防治稻瘟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稻瘟病在水稻的叶、节、穗颈及种子等部位都可发病,叶子发病叫叶稻瘟,在稻秆节上发病的叫节稻瘟,在穗颈部发病的叫穗颈稻瘟,在谷粒上发病的叫谷粒稻瘟。

怎样识别和防治稻瘟病

叶稻瘟:在叶片上初出现绿色小斑点,逐渐变褐色,扩大成梭形,病斑中部呈灰色,边缘明显呈深褐色,外有黄色晕环,在潮湿的条件下,叶背面可产生灰色霉层。

节稻瘟:病斑开始是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全节变黑,严重时容易被风吹折,在潮湿条件下,产生灰色霉层。

穗颈稻瘟:发生在穗颈部和枝梗上,病部变褐,严重时造成白穗,粒不收,群众管它叫“卡脖瘟”。

粒稻瘟:发生在种子上,病斑不规则,颜色为褐色或灰黑色,重时可蔓延到米粒,使米粒黑枇。护颖受病,后期全部变成黑色。

稻癌病只有具备适宜气象条件、感病品种和存在一定菌源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或流行。

第一气象条件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从历年稻瘟病发生的情况看,6月下旬至7月中旬,如阴雨连绵日照少,湿度大,平均气温在20°C,相对湿度在85%,适于叶瘟的大发生。

8月上旬降雨较多,旬日照不足60小时,湿度大,温度低时不利于水稻生育而利于病菌传播侵染,节瘟和穗颈瘟就有大发生的可能。

水稻品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样的条件下,有的品种发病严重,而有的品种发病轻微或根本不感病。既是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其感病程度也不一样,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易感病,不良的栽培条件和品种混杂会减低抗病力,所以选用抗病品种和保持品种纯度,可控制病害的发生。肥料和密度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很为密切。氮肥过多,施用过晚,使水稻贪青徒长,组织柔软,抗病力降低,发病就重。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抗病能力。植株过密,株间荫蔽,不易透光,湿度过大,病菌容易萌发侵入;过稀分蘖过多、生长延迟、容易贪青,穗颈瘟发生较重,因此合理密植也是控制稻瘟病的措施。

怎样识别和防治稻瘟病

防治方法:

(1)40%稻瘟灵(富士一号)可湿性粉剂,每亩1.4~1.6两,对水100~120斤喷酒。

(2)20%三环唑粉剂,稀释500~1000倍液,每亩喷药液100斤。

(3)40%克瘟散乳剂,稀释1000倍液,每亩喷酒100斤左右。

(4)春雷霉素,使用40单位的浓度(40PPm),加0.1%肥皂粉或中性肥皂作粘着剂。

(5)春雷霉素和克瘟散混用,每亩用40单位(40PPm)春雷霉素75斤,加1000倍克瘟散药液75斤。

上述药液在叶瘟初发期喷雾一次,隔5~7天再喷第二次,基本上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治穗颈瘟、节稻瘟病可在抽穗20%时进行喷药一次,若继续发展,可在抽穗80%时再喷一次。


  链接:http://xnw888.com/2241.html
在养鱼的稻田中如何使用农药
 « 上一篇
怎样防治水稻胡麻斑病
下一篇 » 
提交评论

清空信息
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