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冬季杂交稻种的无性繁殖工作
如何利用冬季天然温室气候优势开展杂交稻种无性繁殖工作?杂交稻三系育种,技术要求高。滇南栽培的杂交稻种绝大部分由省外调入。每县年均投人种子款约需近百万元,如果说目前边、少、山、穷地区对杂交稻制种还缺乏技术种子不能自足的话,除每年约需三分之一的种子因换种(三年一换)需调入外,可利用滇南独特的冬季天然温室气候优势,自力更生发动千家万户开展杂交稻种无性繁殖工作。这样,既可减少种子费投入的三分之二,又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欣农网下面就谈谈这类地区杂交稻无性繁殖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适宜冬季籼型杂交稻无性繁殖的地区
滇南冬季主要受来自热带沙漠的干暖气流控制,天气干燥晴朗,光照充足,因而形成了天然的温室气候。海拔1400米或1300米以下的南亚热带及北热带地区(即滇西的盈江县、云县、南涧、景东、墨江、建水、蒙自至滇东南的富宁一线以南,最冷月均温在10~12℃以上,常年基本无霜或偶有轻霜的地区),在水稻栽培实践中有籼型杂交稻种植或以往有撒冬秧习惯的地区,均适宜冬季籼型杂交稻进行无性繁殖。经观察考种无性繁殖的杂交稻,其品种特性和丰产性能与头年一样不产生变异。
二、繁殖方法
10月底至8月初,收割再生稻或双季晚稻后,选择下一年所需大田约五分之一面积、无病害、有水源灌溉的田块,待土壤晒至“鸡爪裂”后,齐地表铲除稻桩(留下地下茎节)和杂草,并做好防畜围栏工作、喷施除草剂,同时亩用草木灰10公斤或尿素5公斤混合腐熟的厩肥撒施,以促进地下腋芽萌发和提高小秧的越冬抗寒能力。待三叶期后,一季中稻区以半干旱的方式控制其生长速度;双季早稻区则以浅水勤灌为主促进其生长。拔秧前半个月,拔草一次后,追施一次人粪尿或每亩撒施尿素5~10公斤混合腐熟的干肥,以促进土烂和培育分糵壮秧,便可插入大田。
三、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1、排水控苗与灌水保苗。群众有“冬秧不怕旱,只怕断乳寒”和“死秧先死根”的说法,说明冬秧的管理关键在于促进根的生长。秧苗进人三叶期(断乳)后,正在隆冬腊月,月均温多在12℃左右,秧苗处在半冬眠状态,此期排水晒苗可提高土温,土壤在半干旱状态下还利于稻苗向深层扎根,从而不仅提高了抗寒能力,在一季中稻区还能控制秧苗的生长。遇强降温天气可采取灌水保苗的措施。
例如,1973年冬,云南江城县遭受60年一遇的霜冻危害,12月31日最低气温降到0.3℃的情况下,冬秧田表土温(无水)比干燥的地表温高出3.7℃,浅水(2厘米)灌溉又比秧田表土温提高1.1℃,深水(7厘米)又比浅水灌溉的提高2℃。在连续8天早上水面结冰的情况下,营盘山生产队11月底播种的“乌嘴谷”三叶期遇霜冻,采取灌没顶水的措施,成活率还有67%。
2、秧苗受冻害的补救措施。个别年份遇强寒潮天气,管理再跟不上,就有可能产生冻害。补救措施是:秧苗青枯,地上部分叶片已枯萎,但还有少量白色新根者,每亩追施3~10公斤草木灰或撒施尿素和普钙各5~8公斤,仍可萌发出新苗。秧苗若呈黄枯,上部叶片已死亡,但近地面还有淡绿色,可盖膜4~5天,待长出新叶后揭膜,并结合日排夜灌再亩施尿素8~10公斤,可催苗生长。
3、尽量施用人畜粪肥,以利土壤“发泡”、坭烂,便于拔秧。
链接:http://xnw888.com/4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