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有哪些措施及诊断方法

xumu2018-12-230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又称“坏死性鼻炎”和“红鼻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引起牛的一种急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别是多渠道引进牛进行养殖的养殖场,极容易造成该疫病的发生。

1  病原学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属疱疹病毒科,即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该病毒为双股RNA,有囊膜。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对乙醚、氯仿和酸敏感,较耐碱,在pH7的溶液中很稳定。IBRV对低温、冻干、冻融也极其稳定,但63℃以上数秒内可被灭活,诸多消毒药剂可将IBRV灭活。

2  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该病仅感染牛,肉用牛比乳用牛易感;不同年龄和性别的牛均易感染,以20~60日龄的犊牛最易感染,有较高的病死率。该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牛和带毒牛,隐性感染的种公牛精液带毒,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病愈牛可长期带毒,病毒主要存在与鼻、眼、阴道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该病常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染,交配亦可传染,病毒也能经胎盘侵入胎儿引发流产。饲养拥挤、饲养环境突变、饲养卫生条件差、长途运输、分娩以及应激因素等能够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该病多发于寒冷的秋、冬季节。

牛病治疗


3  临床症状

该病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可表现出多种临诊类型,且往往不同程度地同时存在,极少单独发生。

(1)鼻气管炎。病畜初期高热,体温可达42℃,精神沉郁,厌食,流泪,口流涎,鼻黏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而被称为“红鼻子”,伴有鼻黏膜坏死。呼吸极度困难,呼出气体恶臭。母牛乳产量大减。一般经10~14天左右症状消失,重症病例数小时死亡。

(2)生殖器官感染。母牛以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为主要特征,公牛以传染性龟头包皮炎为主要特征。

(3)角膜结膜炎。多与上呼吸道炎症合并发生,病初眼睑水肿,眼结膜高度充血,流泪,角膜轻度浑浊,眼、鼻流脓性或浆性分泌物。重症病例眼结膜出现针头大灰黄色颗粒,致使眼睑粘着与眼结膜外翻。

(4)流产。一般认为病毒经呼吸道感染后,从血液循环进入胎膜,导致胎儿流产,常见于初胎青年母牛怀孕期的任何阶段。

(5)脑膜炎型。多发生于犊牛,病牛病初体温升高达41℃,精神沉郁,共济失调,继而惊厥、兴奋,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磨牙,倒地,四肢划动,最终死亡。

4  病理变化

呼吸道病变表现在呼吸道黏膜高度发炎、溃疡,黏膜上覆有腥臭脓性黏液渗出物;肠表现卡他性炎症;脑膜脑炎的病灶呈非化脓性脑炎变化;流产胎儿肝、脾有局部坏死,有时皮肤有水肿;生殖道感染病例呈现宫颈黏膜和子宫内膜炎症。

5  诊断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和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具体确诊则需依靠实验室检测。①病原检查:病毒分离鉴定(接种牛肾、肺或睾丸细胞)、病毒抗原检测(荧光抗体试验);②血清学检查: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③PCR法。另外,该病在临床上应与牛流行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蓝舌病和茨城病等病进行鉴别诊断。

牛病防控与治疗技术

6  防治技术

(1)治疗方案。及时隔离病牛,采用抗生素治疗。成牛可皮下或穴位注射干扰素20~30mL,1次/天。继发感染时,应肌肉注射100万IU链霉素、400万IU青霉素各2支,1次/天,连用3天。中药方剂选马勃、升麻各18g,薄荷、桔梗、黄连各20g,黄芩、柴胡、连翘、玄参、甘草、牛蒡子各30g,板蓝根120g。上述方剂临床应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加减:呼吸道型病例加麻黄18g、葛根20g和荆芥穗30g;生殖器型病例减去升麻、薄荷、桔梗,加扁蓄20g,红藤、土茯芩各30g,败酱草60g;角膜结膜炎型病例加桑白皮、蒲公英各30g,薏米仁90g;脑膜脑炎型病例加生石膏、代赭石各90g,生牡蛎240g;流产型病例减去升麻、薄荷、桔梗、黄连,加川芎20g,桃仁、红花、赤芍各30g,当归45g,熟地60g。将上述中药置于1.5L水中,水煎取汁500mL,候温灌服给病牛。每天早晚各1次,连用3~5天。

(2)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有病地区引进牛,确需引进时必须按照规定进行隔离观察和血清学试验,确定未被感染才可引进。发病后对于疫情尚未广泛蔓延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将病牛淘汰或进行扑杀,并做好无害化处理工作。

当前,弱毒疫苗、灭活疫苗以及亚单位疫苗能够起到预防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发生的效果。防控该病必须采取检疫、隔离、封锁和消毒等综合性措施。


  链接:http://xnw888.com/2403.html
青虾苗种繁育及成虾养殖技术
 « 上一篇
蜗牛生活习性及人工饲养管理
下一篇 » 
提交评论

清空信息
关闭评论